石鑫华视觉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396|回复: 0

[新闻知识] 焦距转换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37 天

    连续签到: 39 天

    [LV.Master]2000FPS

    发表于 2015-5-6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广东省东莞市 移动

    注册登陆后可查看附件和大图,以及购买相关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焦距转换率是摄影中的一个概念,它在不同底片格式中相同视角对应的不同焦距的建立对应关系。
    一个简单的例子,135底片相机的标准镜头是 50 mm 镜头,而120底片规格的标准镜头则为 80 mm ,亦即这两只镜头在各自底片格式上的视角是近似的。当需要在不同底片格式上互换镜头使用的时候——如果可能——焦距转换率可以为摄影师提供一个换算计算依据,了解在另外一种底片格式上某一特定焦距的镜头会有在某一底片格式(常用135底片格式为基准)上的等效焦距视角。
    焦距转换率

    可能也被称作
    焦距转换系数焦距折算系数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色外框显示一个 24x 36 mm 大小底片所见的图像,蓝色内框则是一块约16 x 24 mm 传感器见到的图像。整个外圆则是大多数为35 mm 底片格式设计的镜头所能展现的,这个外圆又被称作成像圈。

    说明

    长期以来,不管是镜头的生产商,还是实际使用镜头的摄影师,都习惯用焦距而非视角来描述镜头所能“看到”的范围,并以此建立了镜头划分标准:

    例如,把焦距在 35 mm 以下的镜头分作广角镜头,而把 50 mm 左右的镜头称作标准镜头——这一切其实是基于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讨论的是在同一个底片格式,亦即135底片下的 视角——焦距 对应关系。
    几种底片格式对135底片的折换率
    折换率(1)底片格式对角线长度例子
    8.71/3.2"5 mm (2)
    81/3"
    大多数摄像机
    7.21/2,7"6 mm (2)
    6.81/2,5"6.4 mm (2)
    4.91/1,8"8.9 mm (2)
    42/3"11 mm (2)
    2.71"16 mm (2)Nikon1 系统、Sony RX100
    24/3"21.3 mm (2)Four Thirds
    1.6APS-C27.1 mmCanon数码单反相机
    1.5APS-C28.3 mmNikon DX,Fujifilm、Konica、Minolta、Pentax、Ricoh、Sigma、Sony 等非全幅数码单反相机(部份相机无反光镜机构)
    1.3APS-H34.7 mmCanon EOS-1D
    1135 全画幅传感器,尼康FX43.3 mm135底片,全画幅数码单反
    (1) 此处的折换率等于135底片对角线长度比上传感器对角线长度。有些人认为感光面积的比例,这种计算的缺陷在于不适用不同长宽比底片格式的比较中(如大部分135底片与DSLR使用2:3,便携式数码相机使用3:4,还有一些新型号使用的是16:9。
    (2) 这里以英寸描述的大小其实是感光元件成像圈直径而非传感器对角线大小。例,虽然一个一英寸光导摄象管外径大约为 25.4mm ,可是其可用对角线长只有 16 mm。

    例如,上表中,如果使用一枚50mm的镜头用于135全画幅传感器时,其转换率为1,则在这个135全画幅传感器的相机上的实际等效焦距也是50mm,而如果用这枚镜头用于4/3’系统上,其焦距系统为2,则在4/3’系统的相机上,同样的这枚50mm的镜头拍摄的视野,则只相当于在135全画幅相机上使用50mm×2=100mm的镜头拍摄的效果,即同样使用使用50mm的视野,其视野会变小许多,因为在135全画幅相机中,其相当于使用了更长焦的镜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LabVIEW HALCON图像处理入门教程(24.09)
    石鑫华机器视觉与LabVIEW Vision图像处理PDF+视频教程11种全套
    《LabVIEW Vision函数实例详解2020-2024》教程-NI Vision所有函数使用方法介绍,基于NI VISION2020,兼容VDM21/22/23/24

    QQ|石鑫华视觉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6 1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